农村社会政策弱势性的制度成因及其转变

被引:2
作者
张世青 [1 ]
王文娟 [2 ]
机构
[1]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2]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农村社会政策; 弱势性; 内在制度; 外在制度;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8.05.009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与城市社会政策相比,农村社会政策还处于弱势状态,具体表现为:国家对农村社会政策的财政投入偏少、农村社会福利水平较低、农村社会政策具有残缺性以及发展缓慢等。农村社会政策弱势性的成因与制度有很大关联。转变农村社会政策弱势性的困境,可从如下方面努力:全社会需摒弃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观点;农民需由感恩型福利观转向问责型福利观;制定、实施以公民身份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完善利益表达制度,确保农民的权利表达渠道畅通;增加中央政府对农村社会政策的财政投入并谨防福利欺诈。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N].王绍光;.中国经济时报.2007,
[2]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周黎安.格致出版社.2017,
[3]  
送医下乡.[M].胡宜;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郭忠华; 刘训练;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  
非制度政治参与.[M].方江山著;.人民出版社.2000,
[6]  
社会保障学.[M].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2000,
[7]   公正、共享与需要:托底社会政策的价值定位 [J].
张世青 ;
王文娟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8 (01) :149-156
[8]   政策视角下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J].
邹波 ;
于建明 ;
龙玉其 .
中国民政, 2017, (21) :39-42
[10]   促进社会整合: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走向 [J].
张世青 .
学习与实践, 2017, (07) :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