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13
作者
段伯隆 [1 ,2 ]
张文龙 [2 ]
刘海文 [3 ]
王心月 [4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3] 中国民航大学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暖区降水; 锋面降水; 锋后降水; 锋面过境时间;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E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以及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与锋面降水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并对其不同阶段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锋面相对于该过程总降水量中心的锋面移动情况作为降水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降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1日08—16时)主要为锋前暖区降水,降水中心位于河北省拒马河流域,北京西南部为次大值降水中心;第二阶段(21日16—20时)主要为锋面过境降水,降水中心位于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第三阶段(21日20时—22日03时),北京西南部有显著锋后降水,降水中心与过境锋面相对应,位于北京东南部与河北交界处。该过程暴雨中心降水由暖区降水、锋面过境降水和锋后降水构成,其分别约占总降水量的40%、46%、14%。北京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降水主要由锋面降水构成,暖区降水所占比例在15%以下。河北省拒马河流域洪涝灾害主要由暖区暴雨引起,北京西南部洪涝灾害既有暖区降水的作用,又有锋面过境降水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An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warm-sector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21 July 2012 Beij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 [J].
Zhong, Lingzhi ;
Mu, Rong ;
Zhang, Dalin ;
Zhao, Ping ;
Zhang, Zhiqiang ;
Wang, Nan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2015, 120 (08) :3274-3291
[2]   Damage Survey, Radar, and Environment Analyses on the First-Ever Documented Tornado in Beijing during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 of 21 July 2012 [J].
Meng, Zhiyong ;
Yao, Dan .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2014, 29 (03) :702-724
[3]  
中国之暴雨.[M].陶诗言 著.科学出版社.1980,
[4]   北京“7.21”暴雨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 [J].
刘璐 ;
冉令坤 ;
周玉淑 ;
高守亭 .
大气科学 , 2015, (03) :583-595
[5]   锋生及其次级环流对北京2012.7.21最大降水增幅和最大降水的影响 [J].
刘海文 ;
全美兰 ;
朱玉祥 ;
孙艳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 (05) :911-920
[6]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模拟及演变特征分析 [J].
周玉淑 ;
刘璐 ;
朱科锋 ;
李建通 .
大气科学, 2014, (05) :885-896
[7]   北京“7.21”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及预报分析 [J].
姜晓曼 ;
袁慧玲 ;
薛明 ;
陈曦 ;
谭晓光 .
气象学报, 2014, 72 (02) :207-219
[8]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 [J].
全美兰 ;
刘海文 ;
朱玉祥 ;
程龙 .
气象学报, 2013, 71 (06) :1012-1019
[9]   导致“7.21”特大暴雨过程中水汽异常充沛的天气尺度动力过程分析研究 [J].
廖晓农 ;
倪允琪 ;
何娜 ;
宋巧云 .
气象学报, 2013, 71 (06) :997-1011
[10]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Ⅰ):天气特征、层结与水汽条件 [J].
孙明生 ;
李国旺 ;
尹青 ;
牛震宇 ;
高黎明 .
暴雨灾害, 2013, 32 (03) :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