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属植物胚的形态结构与二(异)型子叶(英文)

被引:3
作者
徐雪宾
刘向东
章崇玲
吴万春
韩惠珍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研究中心
[2]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教研室
[3]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教研室 广州
[4] 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稻属; 胚胎发生; 二型子叶; 背腹极性; 胚套(外围子叶); 盾片与胚芽鞘(顶生子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长久以来植物学界认定稻 (OryzasativaL .)是单子叶植物。作者从稻胚发育的研究中确认稻胚具二型子叶 ,并非单子叶。稻属其他种的胚胎形态与O .sativa是否相同 ?是否具二型子叶 ?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 ,稻属 (Oryza) 2 2个种和亚种的胚的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O .sativa等 16个种胚具腹鳞和侧鳞 ,属第一类型 ;O .meyeriana (Zoll.etMor.exSteud .)Baill.ssp .tuberculataW .C .WuetY .G .Lu ,G .C .Wang等 6个种 (亚种 )胚缺腹鳞和侧鳞 ,属第二类型。O .sativa和O .meyerianassp .tuberculata的胚胎发育过程所出现的盾片原基、胚根鞘原基、胚芽鞘原基和生长锥均来自原胚 ,前二者发育成胚套 ,是外围子叶 ;胚芽鞘原基发育成围在生长锥外并盖住生长锥的空心的倒锥状胚芽鞘 ,是顶生子叶。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稻胚都具有二型子叶。第二类型稻胚在盾片原基发育过程中并不分化出腹鳞和侧鳞 ,因而造成第二类型稻胚缺腹鳞与侧鳞。稻的二型子叶源于原胚的背腹极性分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稻胚发育的三维形态研究兼论胚各部分的形态本质 [J].
徐雪宾 ;
韩惠珍 ;
刘向东 ;
徐是雄 ;
杨建芬 ;
EdwardYEUNG .
植物学报, 1999, (05) :23-29
[2]   试论木兰植物门的一级分类——一个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案 [J].
吴征镒 ;
汤彦承 ;
路安民 ;
陈之端 .
植物分类学报, 1998, (05) :2-19
[3]   中国三种野生稻胚的形态学观察 [J].
韩惠珍,徐雪宾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2) :73-78
[4]   中国“疣粒野稻”拉丁学名和中名的订正 [J].
吴万春 ;
卢永根 ;
王国昌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1) :33-37
[5]  
Is the wild oat embryo monocotylous?[J] . Jackson M. Shuma,Manjarabad V. S. Raju.The Botanical Magazine Tokyo . 19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