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下寒武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及其储气性能

被引:50
作者
韩双彪 [1 ,2 ,3 ]
张金川 [1 ,2 ]
杨超 [1 ,2 ]
林腊梅 [1 ,2 ]
朱亮亮 [1 ,2 ]
陈永昌 [1 ,2 ]
薛冰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页岩气勘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渝东南; 下寒武统; 纳米级孔隙; 页岩气;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3.06.00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系统采集、观察并描述了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岩芯,通过有机碳含量、X衍射、甲烷等温吸附及氮气吸附实验测试,分析了页岩纳米级孔隙结构类型、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纳米孔对页岩储气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渝东南下寒武统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复杂,根据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及孔径分布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主要发育两端开放的管状孔、平行壁的狭缝状孔及四面开放的尖劈形孔等开放型孔隙,多为与有机质相关的纳米孔,孔隙直径一般小于60 nm,呈现2~5,8~12和24~34 nm三个分布峰值区。宏孔(>50 nm)孔隙体积百分含量为8.5%,比表面积百分含量仅占0.3%;中孔(2~50 nm)孔隙体积百分含量高达82.1%,比表面积百分含量为79.0%;微孔(<2 nm)孔隙体积百分含量为9.4%,比表面积百分含量占20.7%。有机碳含量是纳米孔隙结构特征的主控因素,有机质是总孔体积与比表面积发育的物质基础,纳米孔隙体积、比表面积与吸附含气量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38 / 10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基于模糊优化分析法的页岩气开发选区模型
    李武广
    杨胜来
    王珍珍
    董谦
    吴克柳
    王海洋
    [J]. 煤炭学报, 2013, 38 (02) : 264 - 270
  • [2] 页岩气纳米级孔隙渗流动态特征
    李治平
    李智锋
    [J].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4) : 50 - 53+123
  • [3]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陈尚斌
    朱炎铭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方俊华
    [J]. 煤炭学报, 2012, 37 (03) : 438 - 444
  • [4]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李玉喜
    乔德武
    姜文利
    张春贺
    [J]. 地质通报, 2011, 30(Z1) (Z1) : 308 - 317
  • [5]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张金川
    聂海宽
    徐波
    姜生玲
    张培先
    汪宗余
    [J]. 天然气工业, 2008, (02) : 151 - 15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