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东部吕梁期逆冲推覆构造

被引:1
作者
汪德
杜晋锋
赵祯祥
续世朝
机构
[1]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五台山东部; 韧—脆性逆冲推覆; 构造片体; 吕梁期; 陆内造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五台山东部石咀—口泉一带,发育着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将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分隔成叠瓦状的构造片体。断裂破碎带岩石在先存的五台期角闪岩相变质岩之上,叠加了绿片岩相动力退变质作用,普遍出现绿泥石、直闪石、绢云母、堇青石等新生的变质矿物。许多运动学指向标志指示上盘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推覆,从而使滹沱群形成一系列北东向次级倒转向斜,并在大甘河以西与滹沱复向斜贯通。该逆冲推覆构造出现于吕梁运动的晚期,记录着五台山东部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 [J].
刘志宏 ;
王安建 ;
李晓峰 .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2) :26-27+29-31+33-35
[2]   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 [J].
李继亮 ;
王凯怡 ;
王清晨 ;
刘小汉 ;
赵中岩 .
地质科学, 1990, (01) :1-11
[3]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M].白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
[4]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及其年代.[M].白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5]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地质.[M].白瑾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  
五台山区变质沉积铁矿地质.[M].李树勋等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