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四区叠加”的历史逻辑及经验启示

被引:11
作者
罗清和
张畅
机构
[1]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深圳; 经济特区; 自由贸易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 “四区叠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9 [特区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 D67 [地方政治];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302 ; 030204 ;
摘要
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创办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深圳历经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功能定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突破口——"窗口和试验田"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标杆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逻辑。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目的是为了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寻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是在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建立的,其目的是对经济特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主动展开的一场攻守兼备的试验,可谓经济特区的"升级版"。目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立深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的历史使命。深圳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路径与目标的演绎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支持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N].何立峰;.人民日报.2019,
[2]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习近平;.人民日报.2018,
[3]   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改革开放路径与目标的演绎逻辑 [J].
罗清和 ;
朱诗怡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1) :33-41
[4]   关于经济特区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J].
罗清和 ;
曾婧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01) :94-99
[5]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M].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6]  
中国经济特区导论.[M].苏东斌; 钟若愚; 著.商务印书馆.2010,
[7]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