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青海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被引:3
作者
严新
许长军
机构
[1]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关键词
青海省; 城镇体系; 空间作用;
D O I
10.13901/j.cnki.qhwxxbzk.2009.03.028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采用定量分析的办法,构建了青海省城镇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标。利用该指标和城镇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得到青海省各城镇之间的相对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指数(Wij)。结果表明:Wij>0.4时,两城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此类城镇主要集中在青海省东部,以西宁为核心,湟中、平安、大通、湟源、乐都、互助为次级中心,化隆、循化、门源、海晏、尖扎、共和、贵德为三级城镇形成城市圈;Wij非常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和青海高原地区,未来空间布局为点核式资源中心发展城市和生态型Ⅱ级县域中心城镇。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与西部开发 [J].
汪一鸣 ;
杨汝万 ;
吴永辉 .
地理学报, 2004, (02) :213-222
[2]   城市经济区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 [J].
郑国 ;
赵群毅 .
经济地理, 2004, (01) :8-12
[3]   一种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与区域空间格局演变模型研究 [J].
谭遂 ;
杨开忠 ;
荀丽娜 ;
谭成文 .
经济地理, 2003, (02) :149-153
[4]   对加快青海城市化进程问题的理论分析 [J].
马学勤 ;
田丽杰 .
攀登, 2002, (06) :82-86
[5]   城市圈层论 [J].
高文杰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3) :61-65+80
[6]  
青海地理.[M].张忠孝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7]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徐建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  
城市地理学.[M].许学强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  
青海省统计年鉴.[M].青海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