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23
作者
龙更生 [1 ]
施和生 [1 ]
郑荣才 [2 ]
杜家元 [1 ]
陈淑慧 [1 ]
葛彦昭 [3 ]
机构
[1]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
[2] 成都理工大学
[3] 华北油田公司
关键词
惠州凹陷; 古近系; 储层特征;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惠州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及珠海组,深部储层主要发育在恩平组和珠海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黏土矿物微孔等次生孔隙,同时还含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裂缝。其中,原生孔隙度平均为2.4%,占总孔隙度的22.2%;次生孔隙度为5.6%,占总孔隙度的65.2%;裂缝孔隙度为1.0%,占总孔隙度的12.5%。深层岩样的平均面孔率在9.1%。次生孔隙的发育大大提高了深层砂岩的储集性能,其成因主要是有机酸对砂岩骨架颗粒和基质组分的溶解作用。有机酸参与的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长石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带深度范围主要为3500~4200m,物性相对较好;4200~4500m仍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但由于晚期的再胶结和压实作用,孔隙度总体明显下降。恩平组储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上,珠海组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滨岸砂体。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油气储层地质学原理与方法.[M].姚光庆;蔡忠贤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2]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M].陈长民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3]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4]  
沉积成岩作用.[M].刘宝;张锦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5]  
国外沉积成岩作用.[M].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编译;.地质出版社.1988,
[6]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与分布特征 [J].
陈刚 ;
魏国齐 ;
杨威 ;
刘满仓 ;
施振生 ;
沈珏红 ;
朱秋影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2) :192-198
[7]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 [J].
李长宝 .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04) :26-29+2
[8]   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机理研究进展 [J].
黄洁 ;
朱如凯 ;
侯读杰 ;
阮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6) :76-82
[9]   深部储层勘探、研究现状及对策 [J].
吴富强 ;
鲜学福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2) :68-71
[10]   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 [J].
李汶国 ;
张晓鹏 ;
钟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20-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