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与分布特征

被引:7
作者
陈刚
魏国齐
杨威
刘满仓
施振生
沈珏红
朱秋影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川中—川南过渡带; 须家河组; 砂岩储层; 次生孔隙成因; 分布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表明,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次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的成因主要是煤系地层中有机质成熟时释放的有机酸和成岩过程中有机质脱羧作用产生的CO2形成的酸性水对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以及粘土矿物等的溶解。另外次生孔隙还与烃源岩的厚度及分布、砂体所处的沉积微相和断裂沟通有关。次生孔隙在垂向上发育2个次生孔隙带,主要分布在1 700~2 050 m深度范围内;平面上次生孔隙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原始组分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1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煤系地层中储层基本特征与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顾家裕 .
沉积学报, 2007, (06) :891-895
[2]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探讨 [J].
陈义才 ;
郭贵安 ;
蒋裕强 ;
赵俊兴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5) :737-742
[3]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J].
赵强 ;
赵路子 ;
田景春 ;
张翔 ;
张长俊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2) :74-81
[4]   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气藏为例 [J].
库丽曼 ;
刘树根 ;
朱平 ;
张长俊 ;
雍自权 ;
罗玉宏 ;
龚昌明 .
天然气工业, 2007, (01) :33-36+149
[5]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砂岩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J].
蒋裕强 ;
郭贵安 ;
陈辉 ;
陶艳忠 ;
刘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1) :18-21+104
[6]   富含铁致密砂岩储层的酸敏性评价——以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杨建 ;
康毅力 ;
吴娟 ;
李鹏 ;
胡永东 ;
陈家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6) :70-72+110
[7]  
川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成岩作用对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J]. 孙红杰,刘树根,朱平,张长俊,雍自权,罗玉宏,龚昌明.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3)
[8]  
川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成岩作用对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J]. 孙红杰,刘树根,朱平,张长俊,雍自权,罗玉宏,龚昌明.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3)
[9]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 [J].
魏国齐 ;
刘德来 ;
张林 ;
杨威 ;
金惠 ;
吴世祥 ;
沈珏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4) :437-442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J].
赵国泉 ;
李凯明 ;
赵海玲 ;
刘锐娥 ;
孙粉锦 ;
狄永军 ;
李永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53-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