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76
作者
魏国齐
刘德来
张林
杨威
金惠
吴世祥
沈珏红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北京,河北廊坊,河北廊坊,河北廊坊,河北廊坊,河北廊坊
关键词
富集规律; 勘探领域; 天然气分布;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烃源岩和储层层系多、气藏类型多。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将其储盖组合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系。指出天然气藏在这3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层系中;克拉通下部层系天然气分布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克拉通上部层系气藏分布主要受开江-梁平、泸州-开江古隆起和环海槽分布的有利相带所控制,前陆盆地层系油气藏分布主要受冲断带、前渊和前缘隆起控制。通过分析,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川东地区石炭系、蜀南嘉陵江组、米仓山前缘、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浅层、大巴山前陆盆地等9大领域是近期勘探和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37 / 4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罗志立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2]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白云石化成因模式 [J].
魏国齐 ;
杨威 ;
张林 ;
金惠 ;
吴世祥 ;
沈珏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2) :162-166
[3]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J].
魏国齐 ;
陈更生 ;
杨威 ;
杨雨 ;
胡明毅 ;
张林 ;
吴世祥 ;
金惠 ;
沈珏红 .
沉积学报, 2004, (02) :254-260
[4]   川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预测和有利勘探区带优选 [J].
魏国齐 ;
杨威 ;
吴世祥 ;
张林 ;
金惠 ;
沈珏红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2) :38-43+2
[5]   覆盖区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识别——以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例 [J].
魏国齐 ;
陈更生 ;
杨威 ;
杨雨 ;
胡明毅 ;
张林 ;
吴世祥 ;
金惠 ;
沈珏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68-71
[6]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肖安成 ;
冉启贵 .
石油学报, 2003, (02) :13-17
[7]   川西南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生烃下限研究 [J].
王兰生 ;
李子荣 ;
谢姚祥 ;
陈盛吉 ;
邹春燕 ;
张鉴 ;
谢邦华 ;
万茂霞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1) :39-46
[8]   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系统研究 [J].
魏小薇 ;
陈盛吉 ;
王丽英 ;
宋明玮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3-39+10
[9]   威远和资阳震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含气系统研究 [J].
王顺玉 ;
李兴甫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Z2) :63-69
[10]   川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型气藏”地震、地质特征探讨 [J].
曹刚 ;
李其荣 ;
安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Z2)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