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157
作者:

贾承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魏国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李本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肖安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冉启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3]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特提斯构造;
天然气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陆盆地是指呈线性收缩于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由造山带逆冲负荷引起挠曲并沉降成狭长的沉积单元。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都处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东端 ,其形成主要受特提斯演化控制。中生代以来 ,中国中西部地区分别在中生代早期、新生代晚期发育两期前陆盆地 ,又被分为 3类、4种相应的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 ,主要由前陆盆地早期拉张环境下的细粒沉积物或碳酸盐岩和前陆挤压期的粗粒沉积物叠置而成 ,成为前陆盆地特有的二元结构。发育了前陆盆地特有的天然气地质特征 ,即拉张构造背景下沉积有效的烃源岩层系、挤压背景下发育前陆逆冲带、喜山期形成成排成带的大型圈闭。早期前陆逆冲带被后期构造改造叠加 ,主体部位构造圈闭破坏严重 ,冲断带前锋、前渊、前缘斜坡和隆起部位圈闭保存较好 ;晚期前陆逆冲带与前缘隆起构造圈闭发育 ,成藏条件好 ,是近期勘探的主攻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J]. 地学前缘, 2000, (03) : 55 - 72刘和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汪泽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熊保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李永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刘立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张建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
- [2]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J]. 石油学报, 2000, (03) : 18 - 24+108卢华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陈楚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刘志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国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J]. 地质学报, 2000, (02) : 123 - 133魏国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卢华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良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4] 楚雄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及演化[J]. 云南地质, 1999, (04) : 392 - 397陈根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有色地质研究所!昆明吴延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有色地质研究所!昆明
- [5] 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J]. 地学前缘, 1999, (04) : 283 - 293崔盛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 [6]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逆断裂-褶皱带及其形成机制[J]. 地学前缘, 1999, (04) : 191 - 20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冯先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晓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徐锡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彭斯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模拟[J]. 地质学报, 1996, (01) : 12 - 22刘少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李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庄新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焦养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卢宗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8] 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J]. 地学前缘, 1995, (03) : 59 - 63+67+65-68刘和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9] C-俯冲带及对中国中西部造山带形成的作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 1 - 7+97罗志立,宋鸿彪,赵锡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 [10]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J]. 地质学报, 1994, (02) : 101 - 118刘和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梁慧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蔡立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沈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