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海豚链球菌3种免疫原对牙鲆血细胞吞噬及SOD、POD和ACP活力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赵娜
唐小千
绳秀珍
战文斌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免疫原;
非特异性免疫;
牙鲆;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12.04.005
中图分类号:
S941 [鱼病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本文制备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以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ECPs)3种免疫原,以其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并在免疫牙鲆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在免疫牙鲆后第7、14、21、28、35、42天及攻毒后第7天分别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以比较3种免疫原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尤其攻毒后,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率与吞噬指数均上升,FKC+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免疫组SOD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并趋于稳定,攻毒后各组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FKC+ECPs组数值最低;免疫组POD活力先升高,第28天起下降,攻毒后各组均下降,FKC+ECPs组始终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免疫组ACP活力也在免疫后第28天达到峰值,以某株NUF849攻毒后FKC+ECPs组水平上升(相对于免疫后第42天),其他组显著下降;FKC、ECPs、FKC+ECPs对菌株NUF849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40%和90%,对NUF812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30%和80%,FKC+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研究表明,各免疫组均诱导了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KC+ECPs组效果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