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石油污染土壤对鲫鱼及其肝脏抗氧化系统的毒性效应

被引:5
作者
王媛媛
周启星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鲫鱼; 石油污染土壤; 生态毒性; 抗氧化系统; 水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暴露20d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死亡率和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鲫鱼死亡率随其暴露浓度的变化明显分为3个部分:低浓度(0.5~5.0g·L-1)摄食死亡,中等浓度(5.0~25.0g·L-1)吸收死亡,高浓度(25.0~50.0g·L-1)胁迫死亡.1.0g·L-1浓度组死亡率最高,死亡速率最快;50.0g·L-1浓度组在暴露后期死亡速率迅速升高.鲫鱼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可被显著诱导,具体表现为:在所设浓度范围内,幼体鲫鱼肝脏GST活性均受到显著激活,0.5g·L-1浓度下,GST活性被最大程度诱导,达到对照组的606%;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10.0g·L-1时酶活性最强,50.0g·L-1浓度下活性被显著抑制;CAT活性于0.5g·L-1就被显著诱导,2.5g·L-1浓度是对照组的4.86倍.可以认为,鲫鱼肝脏SOD和CAT,尤其GST活性对水体中石油污染土壤较敏感,均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石油污染存在的早期检测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石油烃、Cu2+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J].
孙福红 ;
周启星 ;
张倩如 .
环境科学, 2006, (07) :1415-1419
[2]   2,4-二氯苯酚低浓度长期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J].
张景飞 ;
王晓蓉 .
环境科学, 2003, (05) :136-140
[3]   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抗氧化酶的影响 [J].
陈荣 ;
郑微云 ;
余群 ;
张勇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3) :385-388
[4]   南海北部海洋鱼类个体石油烃含量的频率和区域分布特征 [J].
甘居利 ;
贾晓平 .
热带海洋, 1998, (02) :52-58
[5]   油污染对渔业生态影响严重 [J].
张瑞安 .
海洋信息, 1997, (06) :20-21
[6]   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活性抑制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J].
徐镜波 ;
袁晓凡 ;
郎佩珍 .
环境化学, 1997, (01) :73-76
[7]  
生态毒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启星, 2004
[8]  
氧自由基和天然抗氧化剂[M]. 科学出版社 , 赵保路编著, 1999
[9]  
Toxicity and phototoxicity of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 obtained from Prestige fuel oil and Marine fuel oil evaluated by marine bioassays[J] . Liliana Saco-álvarez,Juan Bellas,óscar Nieto,Josep María Bayona,Joan Albaigés,Ricardo Beiras. &nbsp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2008 (2)
[10]  
Toxic effects of an oil spill on fish early life stages may not be exclusively associated to PAHs: Studies with Prestige oil and medaka ( Oryzias latipes )[J] . Miguel González-Doncel,Lorena González,Carlos Fernández-Torija,José María Navas,José Vicente Tarazona. &nbspAquatic Toxicology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