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Cu2+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孙福红
周启星
张倩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沙蚕(Nereisdiversicolor); 抗氧化酶系统; 毒性效应; 过氧化物酶(P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D O I
10.13227/j.hjkx.2006.07.031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石油烃和不同浓度的Cu2+对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种群的毒性效应及对其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u2+对沙蚕均表现出较强的毒性,暴露3d后,其LD50值分别为117.5μL.L-1和864.0μg.L-1.Cu2+单因子污染暴露5d后,沙蚕体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出先受到抑制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趋势为先被诱导而后抑制.石油烃以其约为半致死剂量水平单因子暴露5d后,POD的活性并未被显著诱导,SOD的活性则低于对照组.在石油烃与Cu2+复合污染的条件下,暴露5d后沙蚕体内POD和SOD活性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比较,还发现沙蚕体内SOD的活性变化更能灵敏地反映出污染物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15 / 14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Hg2+与POD复合处理对小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J].
马剑敏 ;
李今 ;
张改娜 ;
杨柯金 ;
王琳 ;
吴振斌 .
植物学通报, 2004, (05) :531-538
[2]   苯并(a)芘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J].
李康 ;
周忠良 ;
王明山 ;
殷浩文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01) :88-91
[3]   2,4-二氯苯酚低浓度长期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J].
张景飞 ;
王晓蓉 .
环境科学, 2003, (05) :136-140
[4]   镉污染对鲢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J].
赵元凤 ;
吕景才 ;
宋晓阳 ;
许庆陵 ;
刘恒明 ;
由学策 ;
侯美艳 ;
孙静 ;
潘德建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 (03) :267-271
[5]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的生物学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 [J].
顾晓英 ;
蒋霞敏 ;
郑忠明 ;
金春华 .
现代渔业信息, 2002, (08) :33-34
[6]   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抗氧化酶的影响 [J].
陈荣 ;
郑微云 ;
余群 ;
张勇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3) :385-388
[7]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冯涛 ;
郑微云 ;
郭祥群 ;
林游宇 .
台湾海峡, 2001, (02) :182-186
[8]  
生态毒理学.[M].周启星,孔繁翔,朱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9]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吕淑霞;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  
复合污染生态学.[M].周启星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