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陈荣
郑微云
余群
张勇
机构
[1] 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2] 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厦门
[3] 厦门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僧帽牡蛎;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现场调查;
D O I
10.13671/j.hjkxxb.2002.03.023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厦门岛及附近海域的轮渡码头、杏林湾、同安湾、黄厝 4个地点现场采集牡蛎样品 ,研究牡蛎全组织石油烃含量与其消化腺、鳃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了将僧帽牡蛎抗氧化酶作为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1)采自轮渡码头、杏林湾、同安湾、黄厝的牡蛎全组织石油烃含量分别为380 6 8、112 34、2 7 31、2 0 37μg g ;(2 )牡蛎消化腺SOD、CAT活性均高于鳃 ;(3)牡蛎消化腺和鳃CAT、SOD活性均随石油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由相关系数来判断两者相关性显著 ,适合作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王海黎 ;
陶澍 .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05) :421-426
[2]   四种甲壳动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初报 [J].
曹广力 ;
朱越雄 ;
许宏庆 ;
薛仁宇 ;
周保卫 .
水产养殖, 1999, (01) :15-16
[3]   扇贝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J].
王跃军 ;
孙谧 ;
李民 ;
马英杰 ;
向葆卿 .
海洋水产研究, 1998, (02) :69-75
[4]   近江牡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J].
曾利荣 ;
张尔贤 ;
林哲甫 ;
俞丽君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8, (05) :117-121
[5]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镉污染指示生物的研究 [J].
陆超华 ;
谢文造 ;
周国君 .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02) :80-84
[6]   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活性抑制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J].
徐镜波 ;
袁晓凡 ;
郎佩珍 .
环境化学, 1997, (01) :73-76
[7]   考马斯亮蓝显色液组分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 [J].
郭敏亮,姜涌明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6, (06) :558-561
[8]   一种SOD的测活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的改进 [J].
邹国林 ;
桂兴芬 ;
钟晓凌 ;
朱汝璠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86, (04) :71-73
[9]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u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eastern oyster,Crassostrea virginica .2 Chu F L E,Hale R C,Volety A,et al. Marine Environment Research . 1996
[10]  
Responses of mixed-function oxygenase and antioxdase enzyme system of Mytilus SP to organic pollution .2 Porte C,Sole M,J Albaiges,et al. Comp Biochem Physiol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