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1·20”初雪预报偏差分析

被引:25
作者
翟亮 [1 ]
郭淳薇 [2 ]
马新成 [3 ,4 ]
赵玮 [1 ]
雷蕾 [1 ]
郭金兰 [1 ]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3]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4] 云降水物理研究和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相态转换; 0℃层高度; 降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6 [降水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分析2016年11月19—21日的EC再分析数据、风廓线雷达数据等多种资料,发现北京2016年11·20初雪天气预报偏差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回流"冷垫"缺失、850hPa切变线偏南、整层可降水量不足等是造成这次雨雪天气过程总降水量偏少的主要原因。(2)北京平原地区水汽通量辐合相对较弱、雨转雪的时间较预报晚3h左右、-18-9℃层饱和程度不足、雨转雪后影响系统也已过境北京等是造成北京平原地区,尤其是北京城区降雪量不足的原因。(3)"回流"冷垫未形成、低层暖平流强盛是造成0℃层高度下降缓慢的主要原因。本文并通过相似天气个例对比发现:此类北京地区高空水汽饱和程度不足的雨转雪天气,雨转雪的时间点预报尤其需关注0℃层高度变化,当0℃层高度下降至100m以下时,才可能出现雨转雨夹雪或雪的天气。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北京地区一次小雪天气过程造成路面交通严重受阻的成因分析 [J].
孙继松 ;
梁丰 ;
陈敏 ;
廖晓农 .
大气科学, 2003, (06) :1057-1066
[2]  
北京地区灾害性天气概念模型[M]. 气象出版社 , 张琳娜, 2014
[3]  
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章国材等, 2007
[4]  
Winter Weather Forecasting. Wes Junker. www.hpc.ncep.gov/html/hpcframes.html . 2008
[5]  
Types of snowfall. Jiusto J E,Weickmann H K. Bulletin Amer Meteo Soc . 1973
[6]   北京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识别判据研究 [J].
张琳娜 ;
郭锐 ;
曾剑 ;
卢冰 ;
段丽 ;
刘璐 ;
孙兆彬 .
高原气象, 2013, 32 (06) :1780-1786
[7]   2012年3月17日北京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讨论 [J].
廖晓农 ;
张琳娜 ;
何娜 ;
卢冰 .
气象, 2013, 39 (01) :28-38
[8]   一次副热带高压后部层状云降水中山区层状云宏微物理结构探测分析 [J].
马新成 ;
黄梦宇 ;
于潇洧 ;
金华 ;
毕凯 ;
董鹏捷 ;
张磊 ;
张蔷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06) :711-718
[9]   基于温度变化与物理模型的飘雪场景模拟 [J].
唐勇 ;
张东阳 ;
吕梦雅 .
系统仿真学报, 2009, 21 (16) :5084-5087
[10]   一次春季强寒潮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 [J].
李江波 ;
李根娥 ;
裴雨杰 ;
王福霞 ;
王新龙 ;
文杰 .
气象, 2009, 35 (07) :87-9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