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饭食用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8
作者
尹瑞旸
李星
沈群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植物蛋白与谷物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米; 适口性; 理化性质;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6429/j.1009-7848.2020.06.033
中图分类号
TS213 [谷类制食品];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选取内蒙古地区的5种小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化学组成、色泽特性、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16项指标,结合感官评定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小米饭综合评定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米(饭)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数据达到54.17%。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信息的94.48%。利用前3个主成分建立综合评价函数,测得5种小米综合评分与感官评分顺序一致,排序为张杂谷10号>黄金谷>豫谷18号>赤谷17号>赤谷6号。该评价模型可以准确评价小米饭的食味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 [J].
刘襄河 ;
郑丽璇 ;
郑丽勉 ;
欧成成 ;
叶超霞 ;
王安利 .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18) :97-100
[2]   不同地区谷子小米黄色素含量与外观品质研究 [J].
杨延兵 ;
管延安 ;
秦岭 ;
石慧 ;
王海莲 ;
张华文 .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27 (01) :14-19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小米食用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J].
张敏 ;
刘辉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8) :7-12
[4]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张玉荣 ;
周显青 ;
杨兰兰 .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 (08) :155-160
[5]   大米淀粉糊化过程的光谱分析 [J].
李玥 ;
钟芳 ;
麻建国 ;
顾小红 .
高分子学报, 2008, (07) :720-725
[6]   食用粟米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J].
谭国进 ;
蒋林斌 ;
韩耀玲 .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 (03) :54-55+34
[7]   小米黄色素的初步研究—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 [J].
王海棠 ;
尹卫平 ;
阳勇 ;
陈海涛 .
中国粮油学报, 2004, (03) :26-30
[8]   国内外谷子的研究现状 [J].
陈卫军 ;
魏益民 ;
张国权 ;
欧阳韶晖 .
杂粮作物, 2000, (03) :27-29
[9]  
Physicochemical, cooking, and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s of different rice ( O ryza sativa L .) cultivars of temperate region of I ndia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J] . Farhan M. Bhat,Charanjit S. Riar. 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 . 2017 (2)
[10]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starch isolated from triticale[J] . Agnieszka Makowska,Artur Szwengiel,Piotr Kubiak,Jolanta Tomaszewska‐Gras. Starch ‐ St?rke . 2014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