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地竞争力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被引:47
作者
刘巧芹 [1 ,2 ]
赵华甫 [2 ]
吴克宁 [2 ]
于潇 [2 ]
张清军 [1 ]
机构
[1] 石家庄经济学院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用地竞争力; 潜在土地利用冲突; 小尺度差别化土地管理; 北京大兴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是因地制宜地预防和破解用地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m×150m格网为识别单元,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竞争力评价识别了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并针对冲突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该方法更准确地体现了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本质内涵,可辨识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及其特点和预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2大兴区11种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中,建设用地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农地优势区在中部和南部集中连片分布,生态用地优势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沿岸等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核心区,三者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2.85%、28.12%和0.83%,反映了当前建设用地急剧扩展、农地空间不断被压缩和生态环境亟需改善的土地利用现状,而其他8种潜在冲突分布均介于上述三种优势区中的两种或三种之间;3大兴区在优化提升用地效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建设用地优势区、建设与农业激烈冲突区、农业用地优势区和三类用地激烈冲突区内的优质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加以重点保护;其他应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通过差别化补贴政策,引导农业生产向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并促使边际耕地退耕还林。
引用
收藏
页码:1579 / 15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部多民族地区征地冲突治理机制 [J].
李红波 ;
李柏霖 ;
李素敏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3) :17-23
[2]   基于PSR模型的农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诊断 [J].
杨永芳 ;
安乾 ;
朱连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1) :1552-1560
[3]   沈北新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其应用 [J].
王秋兵 ;
郑刘平 ;
边振兴 ;
钱凤魁 ;
刘洪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5) :185-192
[5]   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马学广 ;
王爱民 ;
闫小培 .
人文地理, 2010, 25 (03) :72-77
[6]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 [J].
王爱民 ;
马学广 ;
闫小培 .
地理科学, 2010, 30 (01) :80-85
[7]   对加速城镇化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核心学术问题的认识 [J].
李秀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5) :1-5
[8]   我国土地冲突的分类方案探讨 [J].
谭术魁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04) :27-30
[9]   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 [J].
谭术魁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4) :4-11
[10]   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 [J].
于伯华 ;
吕昌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3) :1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