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盆地形成与分类

被引:37
作者
鲁兵
李永铁
刘忠
雷振宇
徐可强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断裂构造带; 板内裂谷; 被动陆缘; 残留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1.12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青藏高原内由北向南主要发育有 4条巨型断裂构造带 :南昆仑断裂构造带、龙木错—金沙江断裂构造带、班公湖—怒江断裂构造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构造带 ,以之为界 ,可以把青藏高原划分为昆仑块体、巴颜喀拉块体、羌塘—昌都块体、冈底斯块体、喜马拉雅块体。各块体内发育了多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它们大多为“叠合盆地”。根据青藏高原内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地层的发育特征 ,结合板块构造理论 ,可把青藏高原划分为 2 7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依其原型盆地性质可把其归纳为板内裂陷、被动陆缘、弧间和弧前等 4种成因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4 +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M].中-英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队编写;.科学出版社.1990,
[12]  
板块构造学基础.[M].金性春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3]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M].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文集编委会 编.地质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