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水平测度与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87
作者
王秀伟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发展态势; 高质量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020202 ;
摘要
对文旅融合水平的测度和发展态势的分析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通过运用熵值法对大运河文化带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的水平测度与发展态势呈现以下特征: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整体呈现曲折中上升的发展态势;大运河文化带各省市文旅融合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融合发展态势并不同步;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水平总体表现出与旅游产业相一致的发展态势;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水平整体偏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协同性不足,各省市文旅融合发展态势各异;大运河文化带各地文旅融合的同质化现象突出,各省市差异化的竞争力亟待提升。针对文旅融合水平不高、省际融合水平差异大和文旅产业协同性弱等现实问题,大运河文化带各地应以平台思维统一配置和管理文旅产业生产要素,通过生产要素重组整合文旅产业价值链,形成文旅融合的内在动力。同时,立足各省市文旅融合水平和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弥合差距,实现区域文旅融合的平稳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J].
王菡薇 ;
侯力 .
唯实, 2019, (12) :68-72
[3]   大运河:流动的文化带 [J].
熊海峰 ;
言唱 .
前线, 2019, (08) :83-84
[4]   擦亮大运河文化带这一国家名片 [J].
路璐 .
红旗文稿, 2019, (13) :28-30
[5]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际性传播发展状况及策略——以江苏段为例 [J].
张卫 ;
樊佩佩 ;
马岚 .
艺术百家, 2019, 35 (02) :73-77
[7]   “运河文化带”视阈下的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J].
郑民德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5 (01) :1-5
[8]   新时代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报告——8省市基本态势、总体评估和趋势展望 [J].
王佳宁 ;
孙静 ;
王君也 .
人口与社会, 2018, 34 (06) :4-24
[9]   大运河遗产化与当下的中华文明复兴——兼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关问题 [J].
曹兵武 .
中原文化研究, 2018, (04) :61-66
[10]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企业创新能力测度——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 [J].
张玉娟 ;
汤湘希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9 (08)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