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被引:61
作者
胡最 [1 ,2 ,3 ]
刘沛林 [1 ]
邓运员 [1 ]
郑文武 [1 ,2 ,3 ]
邱海洪 [4 ]
机构
[1] 湖南省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2] 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3]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4]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基因; 识别方法; 汝城; 香火龙;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5.01.011
中图分类号
K901.6 [];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以汝城香火龙为例,论文结合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研究。论文首先提出了分析比较法、资料记录法和观察法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认为可以从传承载体、表现形式、文化信仰和意象特征四种途径识别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基因并构建了相关的识别指标。结合收集的研究资料,论文进行了汝城香火龙的景观基因识别。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可以为今后开展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详查、建立相关数据库并促进其保护与传承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基于GIS缓冲区分析的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J].
苗红 ;
张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4) :179-186
[2]   新文化地理及其通俗化路径 [J].
叶超 ;
赵媛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 (02) :107-110
[3]   非物质文化空间数据库与地图表达方法——基于蔚县剪纸的实证研究 [J].
李仁杰 ;
傅学庆 ;
张军海 .
人文地理, 2014, 29 (01) :20-25
[4]   近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展综述 [J].
范春 .
广西社会科学, 2013, (09) :56-60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 [J].
赵悦 ;
石美玉 .
旅游学刊, 2013, 28 (09) :84-93
[6]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J].
戴其文 ;
刘俊杰 ;
吴玉鸣 ;
徐伟 .
资源科学, 2013, 35 (05) :1104-1112
[7]   将汝城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名城的思考附视频 [J].
曹海雄 ;
欧阳田方 .
中国水利, 2013, (09) :15-16
[8]   刍议数字化工业遗产博物馆 [J].
王赛兰 .
旅游学刊, 2013, 28 (05) :5-7
[9]   汝城香火龙 [J].
刘小林 ;
曹雄清 ;
杨锦芳 ;
曹航 .
新湘评论, 2013, (07) :47-49
[10]   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 [J].
胡最 ;
刘沛林 ;
曹帅强 .
地理学报, 2013, 68 (02) :2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