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雾天气下PM2.5二次无机粒子的数值模拟

被引:20
作者
费建芳
王锐
王益柏
黄小刚
机构
[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关键词
大雾; 霾; PM2.5二次无机粒子; 能见度;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9.03.005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对2002年12月1—3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大雾天气下PM2.5二次无机粒子的演变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白天相对湿度降低,雾滴蒸发脱水后PM2.5二次无机粒子会悬浮在大气中;夜间在水汽凝结成雾滴的过程中,大量的PM2.5二次无机粒子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促进大雾天气的进一步发展。午后PM2.5二次无机粒子积聚及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北京及周边地区低能见度的重要原因,并推断该区域很可能是霾天气。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
[12]  
Evaluation of an air quality simulation of the Lower Fraser Valley—I. Meteorology[J] . Mark Hedley,D.L. Singlet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97 (11)
[13]   北京城市能见度及雾特征分析 [J].
王继志 ;
徐祥德 ;
杨元琴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60-169
[14]   城市化环境大气污染模型动力学问题 [J].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12
[15]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PM)的影响 [J].
宋宇 ;
唐孝炎 ;
张远航 ;
胡敏 ;
方晨 ;
曾立民 ;
王玮 .
环境科学, 2002, (04) :33-36
[16]   相对湿度对大气气溶胶可见辐射吸收的影响 [J].
董真 ;
黄世鸿 ;
李子华 .
气象科学, 2000, (04) :487-493
[17]  
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 王玮,汤大钢,刘红杰,岳欣,潘志,丁焰.环境科学研究.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