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神经网络的大气能见度预测

被引:16
作者
王恺 [1 ,2 ]
赵宏 [2 ]
刘爱霞 [3 ]
韩斌 [1 ]
白志鹏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2]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3]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7 [能见度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针对空气污染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预测研究,构建了一个风险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以6个气象因子、3种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和能见度作为输入因子,输出为24h后能见度的预测值.该模型对低能见度情况的数据给予相对较高的风险值,而对高能见度情况的数据则给予相对较低的风险值.以天津市2003~2007年的气象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风险神经网络模型优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029 / 10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J].
黄健 ;
吴兑 ;
黄敏辉 ;
李菲 ;
毕雪岩 ;
谭浩波 ;
邓雪娇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8, (01) :61-70
[2]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沈家芬 ;
冯建军 ;
谢利 ;
林燕 ;
莫测辉 .
生态环境, 2007, (04) :1199-1204
[3]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 [J].
王京丽 ;
刘旭林 .
气象学报, 2006, (02) :221-228
[4]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J].
马雁军 ;
左洪超 ;
张云海 ;
惠小英 .
高原气象, 2005, (04) :623-628
[5]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J].
范引琪 ;
李二杰 ;
范增禄 .
大气科学, 2005, (04) :526-535
[6]   空气污染与大气能见度及环流特征的研究 [J].
赵庆云 ;
张武 ;
王式功 .
高原气象, 2003, (04) :393-396
[7]   重庆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J].
洪全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151-154
[8]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徐晓峰 .
气象科技, 2003, (02) :109-114
[9]   神经网络的泛化理论和泛化方法 [J].
魏海坤 ;
徐嗣鑫 ;
宋文忠 .
自动化学报, 2001, (06) :806-815
[10]  
神经网络气象预报建模理论方法与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金龙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