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西岔沟剖面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对物源区构造活动的制约

被引:6
作者
高军平
李生喜
戴霜
李艾银
彭杨宏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锆石; 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物源;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9.03.01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柴西西岔沟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研究表明:沉积源区主要为遭受150~290 Ma热事件影响的阿尔金山带,在晚近纪晚期以后有古近系的加入;同时记录的发生于源区的构造热事件最早为海西早期,在海西中期有所加强,海西晚期之后至燕山早期为主要时期,尤以海西末-印支期最为鼎盛;在整个新生代源区抬升渐强、剥蚀加快。阿尔金断裂在8 Ma活动加强,在新近纪晚期表现为活动加剧,同名山系快速隆升,成为柴西主要物源区。柴西地区沉积源区在相对固定的态势下,也有一定分异性,即物源区的变更。古阿尔金断裂是存在的,随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依次向北拼贴,且阿尔金断裂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21] 柴达木震旦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
    汤良杰
    金之钧
    张明利
    张兵山
    由福报
    骆静
    [J]. 地质科学, 1999, (03) : 289 -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