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河口镇-花园口区间水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22
作者
高鹏 [1 ,2 ]
穆兴民 [1 ,2 ]
王飞 [1 ,2 ]
李锐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径流量; 输沙量; 水土保持; 人类活动;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13.05.013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评价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黄河中游区间降水数据以及干流头道拐和花园口两个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中游区间年降水量、河道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年份。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水沙量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水沙量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减小的临界年份分别为1985年和1981年。通过双累积曲线方法,估算出在临界年份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8%和28%;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0%和80%;最后初步定量分析了各项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影响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J].
穆兴民 ;
张秀勤 ;
高鹏 ;
王飞 .
水文, 2010, 30 (04) :47-51
[3]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 [J].
冉大川 .
资源科学, 2006, (01) :93-100
[4]   黄河流域大中型水库水面蒸发对水资源量的影响 [J].
田景环 ;
崔庆 ;
徐建华 ;
周雪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70-73
[5]   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成因分析 [J].
刘昌明 ;
张学成 .
地理学报, 2004, (03) :323-330
[6]   略论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水土保持减沙效益 [J].
张胜利 .
水土保持通报, 1994, (03) :8-11+19
[7]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 高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
[8]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冉大川, 2000
[9]  
Trend and change-point analyses of streamflow and sediment discharge in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1950–2005[J] . Peng Gao,Xunchang Zhang,Xinming Mu,Fei Wang,Rui Li,Xiaoping Zhang.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 2010 (2)
[10]  
Stepwise decreases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load (1950–2005):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J] . Houjie Wang,Zuosheng Yang,Yoshiki Saito,J. Paul Liu,Xiaoxia Sun,Yan Wang.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