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被引:140
作者
李永华 [1 ,2 ]
徐海明 [1 ]
刘德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3] 重庆市气象台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特大干旱; 大气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少雨时段从6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中后期,达80多天,其中7月下旬中期到9月上旬中期降水尤其稀少。西南地区东部区域6、7、8月及整个夏季(6—8月)降水都偏少,降水指数显示2006年是西南地区东部1959年以来夏季降水最少的年份。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大的关系,中高纬度环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南亚高压、低层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垂直运动等都持续异常。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北且偏西和副高异常偏弱且偏东时,西南地区东部都可能出现严重干旱,2006年夏季属于副高控制性高温伏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偏西,同时伴随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南地区东部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同时也抑制了向该地的水汽输送,再加上西风带环流以及中高纬环流配置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因而2006夏季西南地区东部少雨干旱。青藏高原热源偏弱,菲律宾附近地区对流非常活跃,是引起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偏西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川渝地区夏季旱涝与海温异常浅析 [J].
鲍媛媛 ;
康志明 ;
金荣花 ;
李峰 .
气象, 2007, (05) :89-93
[2]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分析 [J].
邹旭恺 ;
高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3) :149-153
[3]   2006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彭京备 ;
张庆云 ;
布和朝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464-474
[4]   2004年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严重秋旱特征及其同期大气环流异常 [J].
牛宁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2007, (02) :254-264
[5]   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型特征及其在初夏的预兆 [J].
梁平德 ;
段丽瑶 ;
周鸣盛 ;
周梁丹 .
气象学报, 2006, (03) :385-391
[6]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变化与若干强迫因子的关系 [J].
魏凤英 .
大气科学 , 2006, (02) :202-211
[7]   重庆夏季旱涝的欧亚环流特征分析 [J].
刘德 ;
李永华 ;
高阳华 ;
李晶 ;
唐云辉 ;
叶钊 .
高原气象, 2005, (02) :275-279
[8]   青藏高原加热如何影响亚洲夏季的气候格局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新 ;
段安民 ;
梁潇云 .
大气科学, 2005, (01) :47-56+167
[9]   定常态副热带高压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任荣彩 ;
刘平 .
气象学报, 2004, (05) :587-597
[10]   4~6月青藏高原热状况与盛夏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异常 [J].
段安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9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