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地下水三氮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8
作者
王伟宁 [1 ]
许光泉 [1 ]
何晓文 [2 ]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2] 淮南联合大学化工系
关键词
三氮; 分布规律;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对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103个样品进行三氮及其他相关指标测定分析,揭示该区三氮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源及形成机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三氮浓度逐年增大,并与其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关系,丰水期的三氮浓度明显大于枯水期。农业含氮肥料的过量使用和流失是导致该区三氮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此外,三氮浓度还受到包气带的厚度大小的影响,pH值的变化范围、溶解氧浓度的高低也影响着三氮的转化方向和速度,高浓度的Fe2+是导致局部NO2--N严重超标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52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异养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古菌氨氧化与新的氮循环 [J].
郭建华 ;
彭永臻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8) :1489-1498
[2]   吉林市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规律 [J].
梁秀娟 ;
肖长来 ;
盛洪勋 ;
孟晓路 ;
李生海 ;
赵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2) :335-340+345
[3]   地下水氮污染机理分析及治理措施 [J].
乔光建 ;
张均玲 ;
唐俊智 .
水资源保护, 2004, (03) :9-12+69
[4]   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研究进展 [J].
罗泽娇 ;
靳孟贵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04) :65-69
[5]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保护措施 [J].
吴师 .
水资源保护, 2002, (02) :26-29+69
[6]   淮北平原地区水文特征 [J].
乔丛林 ;
史明礼 ;
苏娅 ;
李式娟 .
水文, 2000, (03) :55-58
[7]   三氮循环与地下水污染——以辛店地区为例 [J].
邱汉学 ;
刘贯群 ;
焦超颖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4) :99-104
[8]   氮在饱和土壤层中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J].
阮晓红,王超,朱亮 .
河海大学学报, 1996, (02)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