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技术的活动断裂监测——以鲜水河、龙门山断裂为例

被引:23
作者
唐文清 [1 ]
刘宇平 [2 ]
陈智梁 [2 ]
张清志 [2 ]
赵济湘 [2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GPS监测; 鲜水河断裂; 龙门山断裂; 运动速率;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7.01.011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GPS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地壳运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龙门山两条重要活动断裂为例,根据GPS监测获得的欧亚框架的运动速度场,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对其现今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的整体运动速率分别为8.67±2.65mm/a、1.67±2.07mm/a;鲜水河断裂的甘孜-乾宁段、乾宁-康定段运动速率为8.88±2.74mm/a、9.73±2.30mm/a;龙门山断裂北段、中段、南段运动速率则分别为1.91±2.47mm/a、1.70±0.96mm/a、1.57±1.21mm/a。由此表明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性大,而龙门山断裂的活动性相对不大。同时,断裂性质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为左旋走滑挤压断裂;龙门山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走滑断裂。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J]. 李延兴,杨国华,李智,郭良迁,黄珹,朱文耀,符养,王琪,江在森,王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J]. 王敏,沈正康,牛之俊,张祖胜,孙汉荣,甘卫军,王琪,任群.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马文涛,宋方敏,于贵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4]   GPS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J].
宋淑丽 ;
朱文耀 ;
廖新浩 .
天文学进展, 2003, (02) :95-112
[5]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J].
程万正 ;
刁桂苓 ;
吕弋培 ;
张永久 ;
李桂芳 ;
陈天长 .
地震地质, 2003, (01) :71-87
[6]   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的滑动速率与强震位错 [J].
周荣军 ;
何玉林 ;
杨涛 ;
何强 ;
黎小刚 .
中国地震, 2001, (03) :25-34
[7]   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震源应力场特征 [J].
龙思胜 ;
赵珠 .
地震学报, 2000, (05) :457-464+560
[8]   中国大陆岩石圈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灾害 [J].
张培震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404-413
[9]   中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的GPS监测 [J].
陈智梁 ;
张选阳 ;
沈凤 ;
赵济湘 ;
刘宇平 ;
唐文清 ;
B.ClarkBurchfiel ;
RobertW.King ;
LeighH.Royden .
科学通报, 1999, (08) :851-854
[10]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J].
赵小麟,邓起东,陈社发 .
地震地质, 1994, (04) :4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