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被引:90
作者
程万正
刁桂苓
吕弋培
张永久
李桂芳
陈天长
机构
[1] 四川省地震局
[2] 河北省地震局
关键词
川滇地块; 震源机制; 地块运动; 运动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 4 4 2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川滇次级地块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使用 771次 3级左右地震的滑动角λ参数统计确定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并用中强地震P波初动解的N轴仰角的统计分布结果得到的震源断层错动或滑动型式去佐证。拟合中强地震的矩张量速率式 ,计算了川滇次级地块各地震构造区的年均滑动速率 ,并进行比较。根据 1980— 2 0 0 1年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和滇中地块边界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定期复测结果 ,分析了水平和垂向年均形变速率。川滇地块间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川青地块的运动方向为SEE。雅江地块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SSE ,相对川青地块的运动速率更大。滇中地块承袭雅江地块的运动方向 ,略偏东。密支那滇西地块压应力场有 2组优势方向 ,存在向NE方向的推挤和SSE方向的逃逸 ,活动速率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断层现今活动 [J].
车兆宏 ;
张艳梅 .
地震, 2001, (03) :31-38
[2]   利用P波初动和短周期P,S波振幅测定川滇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 [J].
陈天长 ;
堀内茂木 ;
郑斯华 .
地震学报, 2001, (04) :436-440+451
[3]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J].
王琪 ;
张培震 ;
牛之俊 ;
J.T.Freymueller ;
赖锡安 ;
李延兴 ;
朱文耀 ;
刘经南 ;
R.Bilham ;
K.M.Lar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29-536
[4]   中国地壳各构造块体运动模型的初建 [J].
张强 ;
朱文耀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09) :967-974
[5]   利用震源机制解对中国西南及邻区进行应力分区的初步研究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地震学报, 1999, (05) :513-522
[6]  
1989年巴塘6.7级震群的复杂时-空扩展和震源力学机制[J]. 程万正,陈天长.地震学报. 1994(02)
[7]   1989年大同震群的体破裂特征 [J].
刁桂苓 ;
于利民 ;
宁杰远 ;
孙佩卿 ;
张予广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3) :360-368
[8]   鲜水河断裂带的断错地貌及其地震学意义 [J].
钱洪 .
地震地质, 1989, (04) :43-49
[9]   由多个小震推断的青甘和川滇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金小锋 ;
常向东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5) :476-486
[10]   对我国现代板内运动状况的初步探讨 [J].
丁国瑜 ;
卢演俦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6, (18) :14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