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口铅锌矿区闪锌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20
作者
张术根 [1 ]
丁存根 [2 ]
李明高 [3 ]
刘慎波 [4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华东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3] 广东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4] 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
关键词
成因; 矿物学; 闪锌矿; 凡口铅锌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8.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通过野外观察、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及盐度测定、稳定同位素(S、O、H)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广东凡口铅锌矿区闪锌矿的某些成因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凡口矿区闪锌矿具有3个世代,分别形成于铅锌成矿期的3个成矿阶段。各世代闪锌矿在产出特征,表观颜色,结晶形态,解理发育程度,晶体常数,铁含量,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盐度、氢氧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及同与其连生的方铅矿的平衡分馏温度等方面均存在规律性差别。从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是:成矿温度和成矿流体盐度从低到高再到低,流体包裹体成分从Na+-Ca+-Cl-型到K+-Ca+-Cl-型再到Na+-Ca+-Cl-型,δ18O、δD及δ34S均由高到低变化,但δ18O、δD及δ34S自中期阶段到晚期阶段降幅显著大于从早期阶段到中期阶段的降幅,反映晚期阶段至少有部分δ18O、δD及δ34S均显著较低的岩浆源流体参与成矿。认为凡口铅锌矿成矿流体主要为燕山早期区域岩浆热事件加热的中低温混合源循环热卤水,成矿中晚期有岩浆热液参与成矿。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凡口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J].
陈学明 ;
邓军 ;
翟裕生 .
地质地球化学, 1999, (01) :6-14
[2]   凡口铅锌矿床海底热泉喷溢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 [J].
陈学明 ;
邓军 ;
翟裕生 .
矿床地质, 1998, (03) :240-246+276
[3]   地热流体成矿作用分析 [J].
张术根 .
矿床地质, 1998, (01) :92-97
[4]   凡口铅锌矿床矿石退火结构研究 [J].
邱小平 .
矿床地质, 1993, (02) :109-119
[5]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研究 [J].
邱小平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2) :57-72
[6]   凡口铅-锌矿床的成因 [J].
赖应篯 .
地质论评, 1988, (03) :220-230
[7]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吴延之 ;
黄生文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7, (Z1) :1-10
[8]   论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双源卤水成矿模式讨论 [J].
吴健民 ;
张声炎 .
矿产与地质, 1987, (01) :46-55
[9]   广东凡口铅锌矿的成因研究 [J].
卢焕章 .
地球化学, 1984, (04) :357-365+406
[10]   试论凡口大型层控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陈耀钦 ;
曾波夫 .
沉积学报, 1984, (03) :34-4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