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两期混合岩化作用:SHRIMP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23
作者
吴元保 [1 ]
唐俊 [2 ]
张少兵 [2 ]
赵子福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北大别; 混合岩; 锆石; U-Pb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北大别漫水河和凤凰关2个地区混合岩中的锆石进行了CL显微结构分析和SHRIMP法U-Pb定年.漫水河混合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锆石具有扇形分带或弱分带特征,低的Th/U比值(0.01~0.17),为变质流体中生长锆石,U-Pb年龄为(137±2)Ma;边部锆石具有显示面状分带或云雾状分带特征,高的Th/U比值(0.35~0.69),为变质熔体中生长锆石,U-Pb年龄为(124±2)Ma.凤凰关混合岩中的锆石同样具有核边结构,核部锆石具有弱的岩浆环带或无分带特征,Th/U比值较高(0.21~3.03),年龄为(768±12)Ma,为经历不同程度重结晶作用的原岩岩浆锆石;边部锆石则没有明显的分带特征,Th/U比值很低(0.01~0.09),为变质流体中生长锆石,U-Pb年龄为(137±4)Ma.这些结果表明,大别山存在两期混合岩化变质事件,早期(137±2)Ma事件以变质脱水为主,而晚期(124±2)Ma事件出现部分熔融.部分混合岩的原岩为新元古代中期,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火成岩原岩年龄一致.因此,大别碰撞造山带山构造从挤压到伸展构造体制转换的最小时间为(137±2)Ma,北大别混合岩化与同时期花岗岩和麻粒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它们都是俯冲加厚的扬子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939 / 9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别造山带惠兰山镁铁质麻粒岩Sm-Nd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J].
侯振辉 ;
李曙光 ;
陈能松 ;
李秋立 ;
柳小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2) :1103-1111
[2]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3]   大别山中生代地壳从挤压转向伸展的时间:花岗岩的证据 [J].
马昌前 ;
杨坤光 ;
明厚利 ;
林广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9) :817-827
[4]   Trace element signature and U–Pb geochronology of eclogite-facies zircon, Bergen Arcs, Caledonides of W Norway [J].
Bernard Bingen ;
Håkon Austrheim ;
Martin J. Whitehouse ;
William J. Davis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04, 147 :671-683
[5]  
Michael Brown.Orogeny, Migmatites and leucogranites: A review[J].Journa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