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惠兰山镁铁质麻粒岩Sm-Nd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11
作者
侯振辉 [1 ]
李曙光 [1 ]
陈能松 [2 ]
李秋立 [1 ]
柳小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麻粒岩; 锆石U-Pb年龄; Sm-Nd同位素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大别惠兰山位于罗田穹隆的核部,出露有镁铁质麻粒岩,其麻粒岩相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36±18)Ma,表明该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早白垩纪。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麻粒岩中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锆石核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韵律环带结构及稀土元素特征,其较少Pb丢失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53~787 Ma,表明其原岩为新元古代镁铁质岩浆岩。幔部锆石具有切割岩浆锆石环带的蚀变结构特征,且REE,Th,u,Y,Nb,Ta等元素含量比岩浆锆石核低3~10倍,但普通Pb含量较高。这些特征表明幔部锆石是受热液改造的岩浆锆石,其较少Pb丢失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716~780 Ma)与岩浆锆石相近,指示该岩浆岩体侵位不久即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热液事件。考虑到罗田穹隆发育有强烈的早白垩纪岩浆事件,因此惠兰山镁铁质麻粒岩是就位于下地壳的新元古代镁铁质岩浆岩在早白垩纪大别造山带引张条件下受热发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的。该麻粒岩的Sm-Nd变质年龄((136±18)Ma)与罗田穹隆片麻岩角闪石K-Ar年龄(123~127 Ma)的一致性,提供了罗田穹隆快速抬升证据,这可能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被进一步抬升至地表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03 / 1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
[2]   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原岩性质:锆石氧同位素和U-Pb年龄证据 [J].
郑永飞 ;
龚冰 ;
赵子福 ;
陈福坤 .
科学通报, 2003, (02) :110-119
[3]   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中锆石LAM-ICP-MS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和Pb-Pb定年 [J].
吴元保 ;
陈道公 ;
夏群科 ;
涂湘林 ;
程昊 ;
杨晓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20-28
[4]   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锆石U-Pb离子探针定年 [J].
吴元保 ;
陈道公 ;
夏群科 ;
Etienne DELOULE ;
程昊 .
岩石学报, 2002, (03) :378-382
[5]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J].
宋彪 ;
张玉海 ;
万渝生 ;
简平 .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26-30
[6]   大别造山带140~85Ma热窿伸展作用——年代学约束 [J].
许长海 ;
周祖翼 ;
马昌前 ;
PW.Reiners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25-937
[7]   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后的岩石圈拆离 [J].
李曙光 ;
黄方 ;
李晖 .
科学通报, 2001, (17) :1487-1491
[8]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附视频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宋传中 ;
徐嘉炜 ;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278
[9]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 [J].
徐惠芬 ;
杨天南 ;
刘福来 ;
J.G.Liou .
地质学报, 2001, (03) :371-378+435
[10]   大别山辉石岩-辉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附视频 [J].
李曙光 ;
洪吉安 ;
李惠民 ;
江来利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351-3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