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中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对甲烷吸附能力的探讨

被引:43
作者
张寒 [1 ,2 ]
朱炎铭 [1 ,2 ]
夏筱红 [1 ]
胡琳 [1 ]
陈洁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页岩; 吸附态; 成熟度; TOC; 黏土矿物;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3.05.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2 [油页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南方中下扬子地区高—过成熟页岩样品为研究目标,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压汞实验等孔隙分析手段,以及等温吸附实验等,利用SPSS软件分析TOC含量、成熟度、黏土矿物含量对样品吸附能力的影响,得出TOC含量、成熟度Ro、黏土矿物含量对样品最大吸附量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26,-0.061,0.028。其中TOC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对提升样品吸附能力具有正面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成分、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指示有机质面孔率明显高于矿物基质,与伊利石相比,伊蒙混层具有良好的多孔性与联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12 / 8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J].
吉利明 ;
邱军利 ;
夏燕青 ;
张同伟 .
石油学报, 2012, 33 (02) :249-256
[2]   页岩气的赋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张雪芬 ;
陆现彩 ;
张林晔 ;
刘庆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6) :597-604
[3]   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J].
王祥 ;
刘玉华 ;
张敏 ;
胡素云 ;
刘红俊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2) :350-356
[4]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J].
聂海宽 ;
唐玄 ;
边瑞康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484-491
[5]   页岩气的形成与开发 [J].
张林晔 ;
李政 ;
朱日房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1) :124-128+148
[6]   页岩气及其勘探研究意义 [J].
张金川 ;
汪宗余 ;
聂海宽 ;
徐波 ;
邓飞涌 ;
张培先 ;
殷毅 ;
郭华强 ;
林拓 ;
张琴 ;
张德明 .
现代地质, 2008, (04) :640-646
[7]   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转折期台—盆演化及烃源岩形成机理 [J].
汪建国 ;
陈代钊 ;
王清晨 ;
严德天 ;
王卓卓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02-1109+1162
[8]   中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分布与生烃潜力评价 [J].
林小云 ;
刘建 ;
陈志良 ;
贺莉丽 ;
申立春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15-19+502
[9]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J].
张金川 ;
金之钧 ;
袁明生 .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15-18+131
[10]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J].
张金川 ;
薛会 ;
张德明 ;
蒲军 .
现代地质, 2003, (04) :4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