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蓄水初期宜昌枯水位稳定机理分析

被引:12
作者
葛华
李义天
朱玲玲
孙昭华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宜昌枯水位; 卡口河段; 三峡蓄水; 河床冲刷;
D O I
10.15961/j.jsuese.2009.01.020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宜昌枯水位是影响葛洲坝船闸运行的重要参数。三峡蓄水初期,葛洲坝下游河床发生较大强度的冲刷,但宜昌枯水位未发生明显下降现象,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晰。通过分析三峡蓄水初期葛洲坝下游河床边界的变化认为,河床平面形态稳定、纵剖面形态的卡口作用、冲刷分布不均及河床阻力有所增加等是宜昌枯水位维持稳定的原因,其中在纵剖面形态的卡口作用影响下,未来宜昌枯水位发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三峡下游沙卵石河段纵剖面形态对枯水位影响 [J].
孙昭华 ;
李义天 ;
葛华 ;
李明 .
泥沙研究, 2007, (03) :9-16
[2]   葛洲坝下游局部卡口对宜昌枯水水位影响的初步分析 [J].
李义天 ;
葛华 ;
孙昭华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7, (04) :435-444
[3]   三峡蓄水后宜昌断面枯水位下降趋势及应对策略分析 [J].
陈立 ;
许文盛 ;
何小花 ;
韩飞 .
水运工程, 2006, (05) :59-64+73
[4]   三峡工程建成后枝城至枝江河段浅滩演变分析 [J].
龙慧 ;
刘庚临 ;
单剑武 .
人民长江, 2001, (04) :29-31
[5]   维持通航建筑物口门水深的护底加糙措施研究 [J].
黄颖 ;
李义天 .
水利学报, 2005, (02) :141-14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