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OAA/AVHRR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的中国东北区景观分类

被引:15
作者
吴秀芹
蒙吉军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北京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NOAA/AVHRR数据; RS/GIS; 景观分类; 中国东北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51 [图像处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1002 ;
摘要
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和NOAA AVHRR复合影像解译为基础,采用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等指标对中国东北区进行了景观分类:①根据≥10℃积温与干燥度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自然带、9个景观区;②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与遥感信息的复合,对东北区NOAA AVHRR影像进行解译,得出16种土地覆盖类型;③在各景观区内,将依据DEM和坡度数据进行划分的地貌类型和参照全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进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地覆盖类型叠加,再通过制图综合得到各区景观类型图;④将各区景观类型图进行接边处理,得到整个东北区的景观类型图。从分类结果可看出,平原和中、低山丘陵构成了东北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与实际状况基本吻合。丘陵地带多无侵蚀或微度侵蚀;平原周围山前台地大部分遭受轻、中度水蚀,高台地和熔岩高原所占比例较少。以土壤侵蚀强度作为景观类型划分指标,突出了景观类型在自然与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和潜在问题,有助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策的提出。运用地理空间数据辅助NOAA影像解译可以有效地提高精度,使NOAA AVHRR数据在大尺度景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RS和GIS在植被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J].
彭少麟 ;
郭志华 ;
王伯荪 .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52-64
[2]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J].
倪健 ;
李宜垠 ;
张新时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3]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主要植被类型NDVI变化规律研究 [J].
李晓兵 ;
史培军 .
植物学报, 1999, (03) :88-91+94-98
[4]   基于GIS的中国东北植被综合分类研究 [J].
刘纪远 ;
庄大方 ;
凌扬荣 .
遥感学报, 1998, (04) :285-291
[5]   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 [J].
肖笃宁 ;
钟林生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2) :217-221
[6]   NOAA-AVHRR数据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J].
李晓兵 .
地学前缘, 1997, (Z1) :20-20
[7]   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 [J].
王仰麟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S1) :121-126
[9]   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分类与评价 [J].
陈利顶,傅伯杰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6, (02) :57-65
[10]   全球变化的中国气候-植被分类研究 [J].
周广胜 ;
张新时 .
植物学报, 1996, (01) :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