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种质资源AFL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34
作者
侯雅君 [1 ,2 ]
张宗文 [2 ,3 ]
吴斌 [2 ]
李艳琴 [1 ]
机构
[1] 不详
[2] 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教育部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5]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东亚办事处
[6] 不详
关键词
苦荞; AFLP;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7 [荞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综合评价苦荞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20对AFLP引物,对1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165份苦荞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扩增出938条清晰的条带,其中314(33.48%)条呈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组合的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46.9个和15.7个。不同地理来源苦荞种质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0.1093~0.2661,四川资源群最高,青海、云南和甘肃/宁夏等资源群次之,湖南资源群最低。利用Popgen Ver.1.32软件,依不同地理来源苦荞资源群间Nei′s遗传一致度可聚类成5个组,聚类结果与苦荞地理分布相关。基于Structure2.2软件分析,165份苦荞资源分为5大组群,并与Popgen Ver.1.32聚类结果呼应得较好,其中云南和四川资源的群体结构最复杂,最为多样化,分别被聚到了5个组群中。【结论】苦荞类群的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166 / 41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J].
高金锋 ;
张慧成 ;
高小丽 ;
卓嘎 ;
柴岩 ;
李瑞国 ;
冯佰利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5+20
[2]   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J].
赵丽娟 ;
张宗文 ;
黎裕 ;
王天宇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 (02) :159-164
[3]   利用RAPD分析云南野生荞麦资源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J].
王莉花 ;
殷富有 ;
刘继梅 ;
叶昌荣 .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06) :807-815
[4]   中国苦荞麦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J].
赵佐成 ;
周明德 ;
王中仁 ;
侯鑫 .
遗传学报, 2002, (08) :723-734
[5]   荞麦种子蛋白组分差异研究 [J].
朱新产 ;
王宝维 ;
魏益民 .
种子, 2000, (06) :9-10+14
[6]   荞麦品种资源聚类分析 [J].
张小燕 ;
苏敏 ;
卢宗凡 ;
武田和羲 .
西北农业学报, 2000, (02) :121-124
[7]   甜荞和苦荞染色体核型分析 [J].
张宏志 ;
管正学 ;
刘湘元 ;
刘玉红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69-74
[8]   荞麦同工酶多态分析 [J].
王转花 ;
马文丽 .
山西农业科学, 1998, (02) :24-26
[9]  
野生荞麦资源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夏明忠, 2008
[10]  
Diversity in buckwheat ( Fagopyrum spp.) landrace populations from north-western Indian Himalayas[J] . R. Senthilkumaran,I. S. Bisht,K. V. Bhat,J. C. Rana.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