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澜沧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丰富度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张昌顺 [1 ]
谢高地 [1 ]
包维楷 [2 ]
陈龙 [1 ,3 ]
裴厦 [1 ]
范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3]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澜沧江源区; 高寒草甸; 分布格局; 物种丰富度; 地形; 典范对应分析;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2.0443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澜沧江源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植物群落调查,应用回归拟合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对高强度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源区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及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5个样地275个1m×1m的小样方中,共出现150种植物,在1m2样方内物种数最多为27种,最少的仅为3种;(2)利用曲线方程进行拟合,物种丰富度分别与海拔和坡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但与坡向和坡位没有显著的关系;(3)CCA第一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环境的坡度的梯度变化,第二轴基本上反映了坡位的梯度变化,第三轴反映了地形因子的综合作用;(4)按影响程度大小,在高强度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条件下,影响该区域高寒草甸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地形因子从大至小依次为坡度、坡位、海拔和坡向,反映出坡度是影响源区高寒草甸水土条件的主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2767 / 27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宋丰骥 ;
常庆瑞 ;
钟德燕 ;
方睿红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 (01) :36-42
[2]  
黄水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J]. 宋轩,李立东,寇长林,陈杰.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3]   杉木人工林剔除林下植被对凋落层养分循环的短期影响 [J].
李媛良 ;
汪思龙 ;
颜绍馗 .
应用生态学报 , 2011, (10) :2560-2566
[4]  
地形因子对粤北山地森林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J]. 区余端,苏志尧,李镇魁,林义辉.应用生态学报. 2011(05)
[5]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 [J].
苏建荣 ;
刘万德 ;
张炜银 ;
罗建 ;
张志均 ;
郎学东 ;
李帅锋 .
林业科学, 2011, 47 (03) :12-19
[6]   地形和土壤特性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J].
丁佳 ;
吴茜 ;
闫慧 ;
张守仁 .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02) :158-167
[7]   喀斯特峰丛洼地旱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 [J].
彭晚霞 ;
宋同清 ;
曾馥平 ;
王克林 ;
刘璐 ;
杜虎 ;
鹿士杨 ;
殷庆仓 .
生态学报, 2010, 30 (24) :6787-6797
[8]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与土壤地形因子的耦合关系 [J].
彭晚霞 ;
宋同清 ;
曾馥平 ;
王克林 ;
傅伟 ;
刘璐 ;
杜虎 ;
鹿士杨 ;
殷庆仓 .
生态学报, 2010, 30 (13) :3472-3481
[9]   澜沧江源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
吴玉虎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 27 (03) :277-289
[10]   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英文) [J].
刘纪远 ;
徐新良 ;
邵全琴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8, (03) :25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