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与土壤地形因子的耦合关系

被引:37
作者
彭晚霞 [1 ,2 ,3 ]
宋同清 [1 ,3 ]
曾馥平 [1 ,3 ]
王克林 [1 ,3 ]
傅伟 [1 ,3 ]
刘璐 [1 ,3 ]
杜虎 [1 ,3 ]
鹿士杨 [1 ,3 ]
殷庆仓 [1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4] 广西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植物; 土壤; 地形;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鉴CTFS标准建立的2hm2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50个20m×20m样方),选取代表木本植物群落、土壤性质和地形因子的22个指标,对其总体特征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经典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强、土壤养分含量高、物种丰富且结构合理,除海拔、Simpson指数、均匀度、pH之外的18个指标均呈中、强变异;综合土壤因子是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群,其次是综合群落多样性因子和结构性因子,综合地形因子的作用相对较弱;4种不同类型真实而直观地表征了群落类型、土壤肥力和地形的差异,相对优化的第3种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裸石率较大、坡度较高的阴坡中上部;植被、土壤、地形两两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植被与土壤因子之间,有机质、氮、磷起较大的作用,主要影响群落结构,植被和地形之间,坡向和岩石裸露率影响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而坡向和坡位直接导致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pH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472 / 34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的演替规律与更新策略 [J].
宋同清 ;
彭晚霞 ;
曾馥平 ;
王克林 ;
欧阳资文 .
山地学报, 2008, (05) :597-604
[2]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 [J].
吴海勇 ;
彭晚霞 ;
宋同清 ;
曾馥平 ;
黎星辉 ;
宋希娟 ;
欧阳资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4) :143-147
[3]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环境关系研究 [J].
岳跃民 ;
王克林 ;
张伟 ;
陈洪松 ;
王敏 .
环境科学, 2008, (05) :1400-1405
[4]   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复合退化控制与重建模式 [J].
彭晚霞 ;
王克林 ;
宋同清 ;
曾馥平 ;
王久荣 .
生态学报, 2008, (02) :811-820
[5]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 [J].
曾馥平 ;
彭晚霞 ;
宋同清 ;
王克林 ;
吴海勇 ;
宋希娟 ;
曾昭霞 .
生态学报, 2007, (12) :5110-5119
[6]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与生境的相关性 [J].
宫贵权 ;
程积民 ;
米湘成 ;
陈声文 ;
方腾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3) :79-83
[7]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J].
王世杰 ;
李阳兵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6) :573-582
[8]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 [J].
焦菊英 ;
马祥华 ;
白文娟 ;
焦峰 ;
温仲明 .
土壤学报, 2005, (05) :42-50
[9]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α多样性分析 [J].
冶民生 ;
关文彬 ;
谭辉 ;
马克明 ;
刘国华 ;
汪西林 .
生态学报, 2004, (06) :1123-1130
[10]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J].
刘付程 ;
史学正 ;
于东升 ;
潘贤章 .
地理研究, 2004, (01)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