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复合退化控制与重建模式

被引:169
作者
彭晚霞
王克林
宋同清
曾馥平
王久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沙
[3]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4] 长沙
[5]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实验站
[6] 环江
关键词
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 复合退化; 控制与重建;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就和采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喀斯特生态实验站部分收集整理和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及其退化的机理,从"人-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以干扰程度、群落类型、服务功能、土地退化和贫困状况为指标,创新性地提出了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的复合退化模式(含4个阶段),运用现代生态恢复学原理、方法和现代管理学创新理论,建立了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复合退化的控制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喀斯特石山区、半石山区和土山丘陵区3个区域环境尺度范围内,针对性地建立了生态保护型、外向经济型和双三重螺旋3种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以促进喀斯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11 / 8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渗漏特征与效益 [J].
曾馥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4) :140-142
[2]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 [J].
赵中秋 ;
后立胜 ;
蔡运龙 .
地学前缘, 2006, (03) :185-189
[3]   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J].
涂俊 ;
吴贵生 .
科研管理, 2006, (03) :75-80
[4]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演替及其对径流水化学的影响 [J].
刘方 ;
王世杰 ;
罗海波 ;
刘元生 ;
何腾兵 ;
龙健 .
土壤学报, 2006, (01) :26-32
[5]   喀斯特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研究 [J].
陶玉国 ;
张春丽 ;
殷红梅 ;
熊康宁 .
中国岩溶, 2005, (04) :331-337
[6]   喀斯特地区石材开采迹地生态复垦研究——以贵州花江示范区为例 [J].
龙俐 ;
熊康宁 ;
梅再美 ;
王代懿 ;
刘子琦 .
中国岩溶, 2005, (04) :288-292
[7]   滇东喀斯特山地植被退化及其恢复对策 [J].
沈有信 ;
江洁 ;
陈胜国 ;
蔡光丽 ;
张平 .
山地学报, 2005, (04) :4425-4430
[8]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影响 [J].
龙健 ;
邓启琼 ;
江新荣 ;
刘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79-1284
[9]   贵州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 [J].
刘映良 ;
薛建辉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3-27
[10]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类型及程度评价 [J].
王德炉 ;
朱守谦 ;
黄宝龙 .
生态学报, 2005, (05) :1057-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