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教场坝岩体岩浆混合成因的新认识

被引:18
作者
温志亮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教场坝岩体;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 西秦岭;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8.03.006
中图分类号
P584 [岩石物理与岩石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教场坝岩体是一岩浆多次脉动形成的复式深成岩体,由3个单元组成,它是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在混染较强的花岗闪长岩中分布有大量的镁铁质包体。寄主岩石化学成份贫SiO2,富FeO*+MgO,铝饱和度(A/CNK)>1.0,岩石为过铝质类型,K2O/Na2O>1.0;镁铁质包体(MME)富SiO2,贫FeO*+MgO,铝饱和度(A/CNK)<1.0,K2O/Na2O<1.0,二者均为钙碱性系列,两者间有明显的物质交换。包体与寄主岩石微量元素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Rb,Sm,Be及高场强元素Nb,Th等,亲铁元素Co,Cr,Ni也相对富集,但二者演化规律不同;稀土元素总量寄主岩相对较低(REE=254.78×10-6),稀土配分模式发育明显的铕负异常,δEu值较低(平均0.48);镁铁质包体稀土总量相对较高(REE=298.75×10-6),配分模式发育极微弱的铕负异常,δEu值较高(平均0.78)。研究表明:镁铁质包体具幔源型花岗岩类特征,而寄主岩石二长花岗岩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石具不同的岩浆来源。氧同位素显示镁铁质包体中有大量地壳物质的加入,教场坝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是酸性岩浆与基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早古生代绿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J].
覃小锋 ;
夏斌 ;
李江 ;
陆济璞 ;
许华 ;
周府生 ;
胡贵昂 ;
李乾 .
中国地质, 2007, (05) :799-807
[2]   苏鲁造山带大规模岩浆活动的证据:新元古代多成因花岗质片麻岩 [J].
宋明春 ;
韩景敏 ;
宫述林 .
矿物岩石, 2007, (02) :22-32
[3]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 [J].
付建明 ;
谢才富 ;
彭松柏 ;
杨哓君 ;
梅玉萍 .
地球学报, 2006, (06) :557-569
[4]   贝加尔裂谷带通京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益龙 ;
周汉文 ;
不详 ;
严溶 ;
曾广策 .
矿物岩石, 2006, (03) :56-63
[5]   造山岩套中镁铁质和长英质岩浆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马昌前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3) :1-8
[6]   岩浆混合花岗岩微量元素成因图解尝试——以西秦岭温泉岩体为例 [J].
李永军 ;
赵仁夫 ;
李注苍 ;
刘志武 ;
李英 .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3) :7-11+15
[7]   洮坪地区花岗岩成因类型研究 [J].
李永军 .
甘肃地质学报, 1993, (02) :45-53
[8]  
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李昌年编著, 1992
[9]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中刚等 编著, 1989
[10]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anitoid types, their origins and their geodynamic environments[J] . Bernard Barbarin.LITHOS . 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