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红壤区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被引:12
作者
刘苑秋 [1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330045
关键词
亚热带红壤区; 生态退化; 恢复与重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由于红壤的生态脆弱性及亚热带的气候特征,亚热带红壤区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与退化的严重区域,亚热带红壤区的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与重建成为土壤学、水土保持、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主要集中于:①红壤区土地退化的成因、过程、机理及退化特征的诊断与评价研究,而且其评价由单一方面如植被、土壤转向包括环境劣化、形态退化、肥力退化、污染退化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②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基础、基本原理研究。③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的研究,其效益评价由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功能、土壤养分、小气候等单一方面转向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及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综合评价。④不同区域、不同退化类型或程度的恢复与重建实践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赵跃龙编著, 1999
[12]  
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程彤主编, 1998
[13]  
植被生态学[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王伯荪, 1997
[14]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J].
贺金生 ;
陈伟烈 ;
江明喜 ;
金义兴 ;
胡东 ;
路鹏 .
生态学报, 1998, (04) :65-73
[15]   花岗岩侵蚀区人工植物群落水保功能评价及其结构优化 [J].
姚毅臣 ;
李相玺 ;
左长清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7, (04) :63-69
[16]   不同治理模式的红壤物理性质与渗透性能研究 [J].
陈祖松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7, (03) :197-201
[17]   金衢盆地丘陵荒山土地退化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以兰溪市上华试验区为例 [J].
卢金发 ;
崔书红 ;
林利 ;
黄秀华 .
地理学报, 1997, (04) :53-58
[18]   江西省丘陵山区红壤非耕地土壤退化的研究 [J].
吴蔚东 ;
郑诗樟 ;
卢志红 ;
王景明 ;
陈淑珍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29-33
[19]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 [J].
彭少麟 .
生态科学, 1996, (02) :28-33
[20]   关于侵蚀土壤退化及其机理 [J].
史德明,韦启 ,梁音 .
土壤, 1996, (03) :140-14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