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耦合——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被引:4
作者
王先柱
成祖讼
王传斌
机构
[1] 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技术转移; 自主创新; 耦合;
D O I
10.13253/j.cnki.ddjjgl.2013.01.007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有机耦合,是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技术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低,产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结合国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皖江城市带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从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和转化机制三大方面实现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耦舍,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组建广泛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区域创新的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创新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 [J].
张海林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 (01) :23-27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附视频 [J].
孟丽 ;
潘理权 .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3) :107-111
[3]   “泛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分析 [J].
钟敏 .
经济纵横, 2009, (08) :57-59
[4]   产业转移与河南省产业技术学习及自主创新 [J].
唐乐乐 ;
苗长虹 .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08) :99-101
[5]   国际产业转移平台与技术转移探析——兼论中国促进技术转移的对策 [J].
黄卫平 ;
李娇 .
经济经纬, 2008, (04) :24-27+74
[6]   国外科技发展模式与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J].
张雪梅 ;
王双 .
中国国情国力, 2007, (12) :44-48
[7]   自主创新与国家体系:对拉美教训的理论分析 [J].
贾根良 ;
于占东 .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06) :82-87
[8]   江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自主创新 [J].
戴庆华 .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06) :22-24
[9]   基于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竞争力构建 [J].
袁兢业 .
改革与战略, 2005, (09) :74-77
[10]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耦合机理分析 [J].
杨丹萍 .
中国流通经济, 2005, (08)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