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黑龙江省气温的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杨凤海 [1 ]
孙彦坤 [1 ]
于太义 [2 ]
侯淑涛 [1 ]
沈能展 [1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
[2] 伊春职业学院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气温; 变异; 协同克里格法; ArcGI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ArcGIS Analyst为支撑,80个气象站点观测的1997-2006年的旬平均气温为插值变量,利用高程、坡向等影响气温空间分异的局地因素作为协同变量,采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方法,考虑旬平均气温的自相关性以及旬平均气温与高程、坡向空间上的关联性,通过数据的检查、误差拟合、精度评价和模型比较,对黑龙江省旬平均气温进行空间插值,求得全省1km×1km的各旬平均气温表面数据。36旬气温插值结果的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标准差、标准化均误差和均方根标准差的平均数分别为0.002 4℃、0.774℃、0.682℃、0.0006和1.124。由旬平均气温插值结果叠加计算出月、年平均气温表面数据。利用插值计算结果和气象站点观测的数据,分析旬、月和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异特征,得出空间上东南部地区分异较小,其他地区分异较大;时间上11-13、12-14、19-21等旬期平均气温有平稳下降趋势,15-17、26-28和27-29等旬期平均气温有平稳升高趋势。7月气温有稍许下降趋势,9月和11月的平均气温稍有上升趋势,5-9月平均气温升高约1℃。年平均气温以2.9℃为均值在2.5~3.3℃之间波动,略有升高但无明显上升趋势。春季之交一些旬期平均气温变化率降低趋稳,夏秋之交一些旬期平均气温变化率升高,实际物候有向后延迟的迹象。研究结果为气温变化监测、农业区划、土地生产潜力计算和千亿斤粮食背景下作物估产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585 / 55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短时间序列气温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精度的比较研究 [J].
关宏强 ;
蔡福 ;
王阳 ;
米娜 ;
刘江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05) :13-16
[2]   基于DEM的山区气温地形修正模型——以陕西省耀县为例 [J].
杨昕 ;
汤国安 ;
王春 ;
邓凤东 .
地理科学, 2007, (04) :525-530
[3]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高永刚 ;
那济海 ;
顾红 ;
孙守军 ;
董杰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5) :47-50
[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复杂地形下的黑龙江平均气温空间插值 [J].
谢云峰 ;
张树文 .
中国农业气象, 2007, (02) :205-211
[5]   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J].
李军龙 ;
张剑 ;
张丛 ;
陈全功 .
草业科学, 2006, (08) :6-11
[6]   一种地面气温的空间插值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J].
刘宇 ;
陈泮勤 ;
张稳 ;
胡非 .
大气科学, 2006, (01) :146-152
[7]   基于地统计方法的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研究 [J].
岳文泽 ;
徐建华 ;
徐丽华 .
高原气象, 2005, (06) :974-980
[8]   海拔误差影响气温空间插值误差的研究 [J].
游松财 ;
李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40-144+157
[9]   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插值的几个问题 [J].
朱会义 ;
刘述林 ;
贾绍凤 .
地理研究, 2004, (04) :425-432
[10]   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J].
朱求安 ;
张万昌 ;
余钧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8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