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Sunda盆地裂陷期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4
作者
刘新颖 [1 ]
邓宏文 [1 ]
王红亮 [1 ]
汪生好 [1 ]
邸永香 [1 ]
崔义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Sunda盆地; 裂陷期; 层序界面; 沉积相; 沉积充填;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2.01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3 ;
摘要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Sunda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建立了盆地裂陷期层序地层格架。Sunda盆地裂陷期发育6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在盆地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主要物源方向,分析了各个层序的沉积特征,认为盆地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滩坝等沉积体系,不同层序发育时期及盆地的不同位置,其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有较大差异。与渤海湾盆地典型单断箕状断陷盆地相比,尽管断陷结构有相似性,但Sunda盆地裂陷期沉降速率相对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深水湖泊发育规模相对较小。由于与盆缘主控断裂伴生的次级断裂不发育,沉积体系类型与发育特征也与典型的断陷盆地有较大的区别。
引用
收藏
页码:280 / 2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渤海湾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幕次划分及演化特征 [J].
吉双文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4) :38-42
[2]   Sunda盆地(印尼)古近系Zelda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J].
钟大康 ;
朱筱敏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7-11+120
[3]   渤海湾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 [J].
梁生正 ;
张以明 ;
李旭 ;
单春玲 ;
翟宪兰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2) :1-7+70
[4]   印尼C油田储层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研究 [J].
胡咏 ;
于兴河 ;
胡光义 ;
李胜利 ;
姜辉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1) :17-21
[5]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J].
王居峰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45-58
[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识别 [J].
何玉平 ;
刘招君 ;
杜江峰 .
世界地质, 2003, (01) :21-25
[7]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彭军 ;
吴朝容 .
沉积学报, 2001, (02) :249-255
[8]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
[9]   层序地层地层基准面的识别、对比技术及应用 [J].
邓宏文 ;
王洪亮 ;
李熙喆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3) :177-184
[10]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J].
邓宏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2) :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