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要素禀赋当量”的社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被引:42
作者
张伟 [1 ,2 ]
张宏业 [1 ]
张义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社会生态补偿; 地理要素禀赋; 补偿标准; 社会公平;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补偿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科学制定区域生态补偿的空间分配标准又是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当前对区域空间补偿标准的计算思路大致可分为两种:生态建设成本核算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法。本文剖析了社会生态补偿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利用2007年全国各省市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各省地理要素禀赋差异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要素禀赋当量"的概念,分析了该指标在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和单项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前景。研究结论如下:①实施社会生态补偿,是各区域获得平等的生存权、环境权和发展权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②各地地理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引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制定社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③利用"地理要素禀赋当量",可以科学确定区域间社会生态补偿的空间分配标准,有效地避免以往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一刀切"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253 / 12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成本核算的原理分析与方法改进 [J].
段靖 ;
严岩 ;
王丹寅 ;
董正举 ;
代方舟 .
生态学报, 2010, 30 (01) :221-227
[2]   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 [J].
郭晓东 ;
牛叔文 ;
吴文恒 ;
马利邦 .
经济地理, 2009, 29 (03) :466-471
[3]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 [J].
谢高地 ;
甄霖 ;
鲁春霞 ;
肖玉 ;
陈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911-919
[4]   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J].
赖力 ;
黄贤金 ;
刘伟良 .
生态学报, 2008, (06) :2870-2877
[5]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J].
李裕瑞 ;
卞新民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2) :113-117
[6]   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 [J].
李小建 ;
周雄飞 ;
郑纯辉 .
地理学报, 2008, (02) :147-155
[7]   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 [J].
杨光梅 ;
闵庆文 ;
李文华 ;
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生态学报, 2007, (10) :4289-4300
[8]   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J].
秦艳红 ;
康慕谊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4) :557-567
[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李文华 ;
李芬 ;
李世东 ;
刘某承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5) :67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