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9
作者
李伟
屠乃美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长沙
[3] 湖南长沙
关键词
再生稻; 生育特性; 栽培技术;
D O I
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02.s1.006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综述了再生稻母茎和再生苗、叶系、根系等的生长发育特性,从品种选用、留桩高度、施肥措施、病虫害防治、收获时期和化学调控等诸方面分析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方法与技术。同时结合再生稻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21]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 [J].
熊洪 .
杂交水稻, 1996, (05) :24-26
[22]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九讲 再生稻的生长生理 [J].
周瑞庆 ;
邹应斌 .
湖南农业, 1996, (09) :6-7
[23]   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特点初探 [J].
郑常敏 .
中国稻米, 1996, (04) :11-12
[24]   再生稻需氮特性和分次施氮的研究 [J].
袁继超 ;
孙晓辉 ;
田彦华 ;
马均 .
作物学报, 1996, (03) :345-352
[25]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综述) [J].
孙晓辉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04) :506-517
[26]   土壤对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影响 [J].
冯双华,周建林 .
作物杂志, 1995, (06) :34-34
[27]   再生稻穗部性状与母茎叶片的关系 [J].
徐富贤 ;
洪松 .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01) :8-12
[28]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 [J].
施能浦 .
杂交水稻, 1995, (01) :18-23
[29]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霉素两季增产的机理和技术 [J].
杨文钰,马均,杨世民,袁继超,倪 .
杂交水稻, 1994, (06) :18-20
[30]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 [J].
熊洪,方文 .
生态学报, 1994, (02) :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