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长期演化与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

被引:53
作者
钱奎梅 [1 ]
陈宇炜 [2 ]
宋晓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微囊藻; 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1991年至2002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情况。同时,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等相关资料也被用于解释太湖富营养化演化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结果显示,太湖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生物量均呈自梅梁湾底至湖心的逐步递减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太湖刚开始富营养化时,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硅藻转变为蓝藻。之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一直是蓝藻,但各年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有变化。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生物量的年均值持续增长至1996年,其后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和当地政府在太湖流域的控制排污行动有关。微囊藻在太湖的占优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标志之一。研究结果说明浮游植物在大型浅水湖泊中可以作为反映富营养化进程的生态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地面实测光谱的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估算 [J].
焦红波 ;
查勇 ;
李云梅 ;
黄家柱 ;
韦玉春 .
湖泊科学, 2006, (04) :343-348
[2]   基于GIS下的太湖水质富营养化模糊综合评价 [J].
龚绍琦 ;
黄家柱 ;
李云梅 ;
韦玉春 ;
顾征帆 .
环境科学, 2005, (05) :34-37
[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太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J].
任黎 ;
董增川 ;
李少华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47-150
[4]   富营养化对三湖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探讨 [J].
高柳青 ;
晏维金 .
资源科学, 2002, (03) :19-25
[5]   太湖地区“禁磷”措施的效果及在富营养化控制中的作用 [J].
黄文钰 ;
高光 ;
舒金华 ;
周修伟 ;
姜耀慈 .
农村生态环境, 2001, (04) :26-29
[6]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研究进展[J]. 张运林,,秦伯强.上海环境科学. 2001(06)
[7]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研究进展[J]. 张运林,,秦伯强.上海环境科学. 2001 (06)
[8]   环太湖河道水质分析与入湖污染物负荷量估算 [J].
郑一 ;
王学军 ;
江耀慈 ;
周修炜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1, (01) :40-44
[9]   太湖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 [J].
王荐 .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3)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