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研究

被引:19
作者
刘毅 [1 ]
李世清 [1 ]
李生秀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结构体; 分形维数; 黄土高原; 土壤生境;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8.01.008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别采集22个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测定其结构体组成,分析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结果】黄土高原22个土壤样品结构体的分形维数为2.267~2.843。土壤类型不同,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维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形维数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9和-0.640 7(n=22)。对黄土正常新成土,除5~10 mm结构体外,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各粒径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正负相关性以0.25 mm为界,即其分形维数与>0.25 mm的结构体含量呈负相关,与<0.25 mm的结构体含量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结构体分形维数与0~0.25,1~2,2~5,5~10 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而与0.25~1 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系数不显著。【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土垫旱耕人为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低,干润砂质新成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高,同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也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分形维数表现为人工林地>农地>自然林地>裸地。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2+100 +1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分形理论在集材道土壤团聚体研究中的应用 [J].
李军锋 ;
赵秀海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795-1797
[2]   岷江上游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J].
宁丽丹 ;
石辉 ;
周海军 ;
刘世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405-1410
[3]   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维特征 [J].
胡云锋 ;
刘纪远 ;
庄大方 ;
曹红霞 ;
闫慧敏 .
土壤学报, 2005, (02) :336-339
[4]   用粒径的数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 [J].
张季如 ;
朱瑞赓 ;
祝文化 ;
不详 .
水利学报 , 2004, (04) :67-71+79
[5]   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生态学报, 2004, (01) :71-74
[6]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 [J].
郑昭佩 ;
刘作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31-134
[7]   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 [J].
黄冠华 ;
詹卫华 .
土壤学报, 2002, (04) :490-497
[8]   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氨基酸氮的组成及含量 [J].
李世清 ;
李生秀 ;
杨正亮 .
生态学报, 2002, (03) :379-386
[9]   中亚热带几种珍贵树种林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维特征 [J].
刘金福 ;
洪伟 ;
吴承祯 .
生态学报, 2002, (02) :197-205
[10]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分形模拟 [J].
黄冠华 ;
詹卫华 .
水科学进展, 2002, (01)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