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被引:34
作者
宁丽丹
石辉
周海军
刘世荣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科学研究所重庆,西安,重庆,北京
关键词
植被; 土壤团聚体; 对数正态分布; 分形维数; 团聚体稳定性指数;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166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岷江上游卧龙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林窗下箭竹林、高山栎4种植被土壤的团聚体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湿筛法得到的4种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几何平均直径与标准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栎林土壤具有较大的团聚体直径.土壤的分维数范围在2.40~2.78之间,<0.25mm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越大,暗针叶林土壤的第2层和暗针叶林窗箭竹林土壤的第3层的分形维数最大.土壤团聚体的保存机率以3~1mm、1~0.5mm粒径级团聚体为大,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小;>10mm、0.5~0.25mm粒径级的团聚体的保存机率小,容易遭到破坏.对团聚体稳定性指数进行剖面加权平均发现,针阔混交林土壤的稳定性指数最高,其次为高山栎林土壤、暗针叶林林窗下箭竹林和暗针叶林土壤,说明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栎林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团聚体的3个数量特征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均可用于说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405 / 14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681-1686
[2]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 [J].
郑昭佩 ;
刘作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31-134
[3]   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机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J].
史奕 ;
陈欣 ;
沈善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491-1494
[4]   土壤质量指标和评价方法 [J].
张华 ;
张甘霖 .
土壤, 2001, (06) :326-330+333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J].
李阳兵 ;
谢德体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122-125
[6]   水蚀条件下不同土壤氮素和有机质流失规律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231-234
[7]   不同经营模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J].
吴承祯 ;
洪伟 .
土壤学报, 1999, (02) :162-167
[8]   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J].
魏朝富,高明,谢德体,陈世正 .
土壤通报, 1995, (03) :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