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深部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20
作者
慕德梁
机构
[1] 南京大学
关键词
深部油藏; 油藏分布; 成藏因素; 油气储层; 成藏模式; 兴隆台古潜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油藏分布特征、构造应力、成藏关键因素和成藏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兴隆台古潜山油藏可分为表生淋滤型和深部裂缝型古潜山油藏。表生淋滤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形成与风化壳有关;深部裂缝型潜山油藏储层形成不仅与潜山岩性有关,还与区域应力场改变所形成的断裂有关,断裂带发育的部位是潜山储层裂缝最好的部位,而且断裂还是沟通油源与潜山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此项研究对类似成藏条件的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31+104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郯庐断裂带北延及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问题的探讨 [J].
张庆龙 ;
王良书 ;
解国爱 ;
杜菊民 ;
徐士银 ;
胡旭芝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77-584
[2]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J].
汤加富 ;
许卫 .
地质论评, 2002, (05) :449-456
[3]   郯庐断裂带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成因分析 [J].
朱光 ;
宋传中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勇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3) :248-256
[4]   中国东部燕山期俯冲走滑体制及其对成矿定位的控制 [J].
戚建中 ;
刘红樱 ;
姜耀辉 .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0, (04) :244-265
[5]   中国大陆东部盆地构造动力学分析 [J].
王伟锋 ;
陆诗阔 ;
金强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4-18
[6]   郯庐断裂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地质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 [J].
刘前志 ;
冯杏芝 ;
张洁 ;
谢结来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S2) :1-10+189
[7]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
[8]   郯庐断裂巨大平移的时代与格局 [J].
陈丕基 .
科学通报 , 1988, (04) :289-293